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皮帶斷裂 |
1.傳動裝置設計的安全係數不足 |
1.使用技術手冊重新設計 |
2.皮帶捲入撬動之皮帶輪 |
2.安裝時使用傳動設備的鬆緊裝置
|
3.有物體落入傳動裝置內 |
3.提供適當的防護罩
|
4.嚴重的衝擊負載 |
4.重新按適當衝擊負載而設計
|
皮帶不能負載,無明顯的理由 |
1.傳動裝置設計的安全係數不足 |
1.使用技術手冊重新設計 |
2.張力部件損壞 |
2.執行正確的安裝程序 |
3.皮帶輪溝槽磨損 |
3. 檢查皮帶輪溝槽磨損情況.如需要則更換
|
4.中心距離移動 |
4.在運行時檢查中心距離是否移動
|
蕊線層邊緣磨損 |
1.皮帶輪和皮帶不成直線 |
1.檢查皮帶輪和皮帶是否直線並改正 |
2.張力部件損壞 |
2.執行正確的安裝程序 |
皮帶破開成薄片或下覆蓋 蕊線層分離
|
1.皮帶輪過小 |
1.
檢查傳動裝置的設計更換較大的皮帶輪 |
使用過小的後側惰輪 |
2.適當增大後側惰輪的直徑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皮帶頂部表皮磨損 |
1.保護罩磨損 |
1.更換或修理保養罩 |
2.惰輪動作失常 |
2.更換惰輪 |
皮帶頂角磨損 |
1.皮帶對皮帶輪不配 |
1.使用正確的皮帶與皮帶輪組合 |
(對應於皮帶輪之皮帶過小) |
皮帶側面磨損 |
1.皮帶滑動 |
1.調整到不滑動為止 |
2.皮帶和滑輪不成直線 |
2.調整到成直線 |
3.皮帶輪磨損 |
3.更換皮帶輪 |
4.皮帶的大小不對 |
4.更換使用正確大小的皮帶 |
皮帶底腳磨損 |
1.皮帶對皮帶輪不配 |
1.使用正確的皮帶與皮帶輪組合 |
2.皮帶輪磨損 |
2.更換皮帶輪 |
皮帶底面磨損 |
1.皮帶底部到達皮帶輪溝槽 |
1.使用正確的皮帶與皮帶輪組合 |
2.皮帶輪磨損 |
2.更換皮帶輪 |
3.皮帶輪上有碎片 |
3.清潔皮帶輪 |
下層蓋蕊線層破裂 |
1.皮帶輪直徑過小 |
1.用較大直徑的皮帶輪 |
|
2.皮帶滑動 |
2.調整使之保持不滑動 |
|
3.後測惰輪過小 |
3.用較大直徑的後測墮輪 |
|
4.不當的儲存 |
4.不要過緊的捲皮帶
扭折或彎曲避免受熱和直晒曝光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下覆蓋蕊線層側面燒傷或硬化 |
1.皮帶滑動 |
1.調整使之不滑動 |
2.皮帶輪磨損 |
2.更換皮帶輪 |
3.傳動裝置設計安全係數不足 |
3.對照技術傳動裝置手冊 |
4.傳動軸移動 |
4.檢查中心距離是否變化 |
皮帶表皮硬化 |
1.傳動裝置周圍環境太熱 |
1.改善傳動裝置的通風條件 |
皮代表皮剝落膠粘或隆起 |
1.受油或化學品污染 |
1.不要對皮帶塗漆
避免皮帶遭到油 油脂或化學品的污染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單條或多條皮帶翻落 |
1.
衝擊負載或振動 |
1.檢查傳動裝置的設計使用動力併聯皮帶(Power
Band)或動力纜皮帶(Power Cable) |
2.皮帶輪溝槽內有外落物 |
2.防護皮帶輪溝槽和傳動裝置
|
3.皮帶輪未調準 |
3.調準皮帶輪 |
4.皮帶輪溝槽磨損 |
4.更換皮帶輪 |
5.張力部件損壞 |
5.使用正確安裝方法和皮帶儲存程序
|
6.不正確的放置平面空轉滑輪 |
6.在傳動鬆垂側小心調準平面空轉滑輪並使之盡量和傳動裝置R滑輪靠近 |
7.皮帶規格不符 |
7.更換新而正確皮帶(新和舊的皮帶不應混合使用) |
8.傳動裝置設計不良 |
8檢查中心距離的穩定性和振動的衰減性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多條皮帶不均勻伸長 |
1.傳動裝置沒有調準 |
1.重新按直線一致和鬆緊調準 |
2.皮帶輪內有碎片 |
2.清理皮帶輪 |
3.張力部間斷裂或蕊線層損壞 |
3.更換所有皮帶並適當安裝 |
4.皮帶不配合 |
4.安裝能配合的皮帶 |
單一皮帶或多條皮帶均勻伸長 |
1.使用條件不足 |
1.用技術設計手冊檢查使用的條件 |
2.嚴重過載或傳動裝置安全系係動設計不足 |
2.重新設計 |
3.張力部件斷裂 |
3.更換皮帶適當安裝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尖叫或吱吱聲 |
1.皮帶滑動 |
1.重新調整鬆緊 |
2.皮帶污染 |
2.清洗皮帶和皮帶 |
拍擊聲 |
1.皮帶鬆動 |
1..重新調整鬆緊 |
2.皮帶不適合 |
2.安裝合適正確的皮帶 |
3.未按直線調準 |
3.調準皮帶輪使所有皮帶平均負載 |
摩擦聲 |
1.防護罩磨觸 |
1.修理更換或重新設計保護罩 |
研磨聲 |
1.軸承損壞 |
1.更換調準和加潤滑油 |
異常大聲 |
1.使用不正確的皮帶 |
1.使用正確尺寸的皮帶 |
2.皮帶輪磨損 |
2.更換皮帶輪 |
3.碎片落入皮帶輪 |
3.清理皮帶輪改善防護檔板清理鐵鏽
.漆或清理皮帶輪溝槽污物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皮帶脫落 |
1.皮帶鬆弛(在張上下) |
1.重新調整鬆緊 |
2.皮帶不適合 |
2.安裝新而正確皮帶 |
3.皮帶輪未調準 |
3.調準皮帶輪 |
異常或過度震動 |
1.使用不正確的皮帶 |
1.在輪上使用正確的皮帶
在鏈輪上使用正確皮帶齒剖面和間距 |
2.機器或設備設計不良 |
2.檢查結構和支架應具有適當強度 |
3.皮帶輪不圓 |
3.更換 |
4.傳動裝置某些部件鬆動 |
4.檢查機器部件和防護板.電動機支架
電動機墊板 軸套整個框架的穩定性要有適當的設計強度.適當的維修和安裝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皮帶輪破裂或損壞 |
1.不正確的安裝皮帶輪 |
1.不要在超過推薦的扭矩數值情況下緊軸套螺絲 |
2.外來物品落入傳動裝置內 |
2.使用適當的防護檔版 |
3.超速 |
3.保持皮帶輪速度低於最大推薦值 |
4.不正確的安裝皮帶輪 |
4.不要用撬具將皮帶裝上皮帶輪 |
嚴重皮帶輪溝槽磨損 |
1.皮帶過度張力 |
1.重新調準
檢查傳動裝置設計 |
2.砂.碎片或污染 |
2.儘量清潔和防護傳動裝置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軸彎曲或斷裂 |
1.皮帶成過度張力 |
1.重新調準 |
2.傳動裝置過度負荷 |
2.檢查傳動裝置設計可能需用小些或少些皮帶 |
3.意外損壞 |
3.重新設計防護檔板 |
4.機器設計錯誤 |
4.檢查機器設計 |
5.防護檔板意外損壞或防護檔板設計不良 |
5.修理.重新設計使之耐久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傳動裝置張力過大 |
1.皮帶輪溝槽磨損-皮帶碰觸底部,除非用過大張力,否則不能傳動動力 |
1.更換皮帶輪,適當調整傳動裝置張力 |
2.不適當的張力 |
2.運行調準 |
皮帶輪過小 |
1.不按電動機製造廠推薦的滑輪直徑作設計 |
1.使用傳動裝置手冊重新設計 |
輪軸條件不良 |
1.輪軸設計的安全係數不足 |
1.檢查軸承設計 |
2.沒有適當維修軸承 |
2.對軸承調準和加潤滑油 |
皮帶輪在軸上位置不當 |
1.錯誤或有障礙問題 |
1.放置皮帶輪儘量靠近軸承移去障礙物 |
皮帶滑動 |
1.傳動裝置張力不足
|
1.重新調準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傳動N速度錯誤 |
1.設計錯誤 |
1.使用正確的傳動R/傳動N皮帶輪尺寸以取得良好速度比 |
2.皮帶滑動 |
2.重新調準傳動R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非工作面覆蓋層分離 |
1.皮帶輪磨損 |
1.更換皮帶輪 |
2.皮帶輪溝槽間距不適當 |
2.使用標準皮帶輪溝槽的皮帶輪 |
非工作面覆蓋層磨損 |
1.碰觸防護檔板 |
1.檢查防護檔板 |
2.後部惰輪失效或損壞 |
2.更換或修理後部惰輪 |
Power Band動力併聯皮帶從傳動裝置重複性的脫落 |
1.碎片落入皮帶輪上 |
1.清理皮帶輪溝槽。使用單一皮帶防止碎片落入槽中 |
一條或多條皮帶拖離皮帶輪 |
1.沒有調準 |
1.重新調準傳動裝置 |
2.張力不足 |
2.重新調整鬆緊 |
|
|
|
症狀
|
可能的原因
|
改正措施
|
異常噪音 |
1.傳動裝置沒有調準 |
1.正確調準 |
2.張力過低或過大 |
2.調整為推薦的數值 |
3.使用後側惰輪 |
3.使用內側惰輪 |
4.齒輪磨損 |
4.更換 |
5.皮帶輪導邊彎曲 |
5.更換 |
6.皮帶速度過高 |
6.重新設計傳動裝置 |
7.皮帶規格和齒輪(即HTD,GT等)不配 |
7.使用適當皮帶/齒輪組合 |
8.直徑太小 |
8.重新設計裝置,使用較大的直徑 |
9.過大負載 |
9.重新設計裝置以增大其容量 |
張力損耗 |
1.支持結構太弱 |
1.加強結構 |
2.齒輪過度磨損 |
2.使用其他的齒輪材料 |
3.中心固定(不能調整) |
3.使用內側惰輪以調整皮帶 |
4.過多碎片 |
4.清理碎片檢查防護檔板 |
5.過大負載 |
5.重新設計裝置,使用較大的直徑 |
6.直徑過小 |
6.重新設計裝置,使用較大的直徑 |
7.皮帶、齒輪或軸再傳動時發熱 |
7.檢查重原動機的傳熱 |
8.異常的皮帶老化 |
8.減低傳度裝置的周圍溫度到最大不超過85。C |
皮帶邊緣過度磨損 |
1.由於操作問題而損壞 |
1.執行特定的操作說明 |
2.輪齒邊緣損壞 |
2.修理輪齒邊或更換齒輪 |
3.皮帶太寬 |
3.使用適當的齒邊寬度 |
4.皮帶張力過小 |
4.調整張力至推薦值 |
5.齒輪邊緣便粗糙 |
5.更換或修理齒輪邊
(除掉磨蝕性的表面) |
6.調整不適當 |
6.正確調準 |
7.皮帶碰觸傳動裝置的防護檔板獲支架 |
7.移去障礙物或使用內側惰輪 |
拉斷 |
1.過大的衝擊負載 |
1.重新設計傳動裝置以增大容量 |
2.過小直徑 |
2.重新設計傳動裝置以增大直徑 |
3.不適當的操作皮帶和安裝前儲存不當 |
3.執行特定的儲存和操作程序 |
4.碎片或外來物體落入傳動裝置內 |
4.清理污物和檢查防護檔板 |
5.齒輪嚴重脫落 |
5.更換齒輪 |
皮帶破裂 |
1.直徑過小 |
1.重新設計傳動裝置使用較大直徑 |
2.後側惰輪不對 |
2.使用內側惰輪 |
3.溫度極低下啟動 |
3.對傳動裝置周圍運行預熱 |
4.碰觸到苛刻化學品 |
4.對傳動裝置進行防護 |
5.軸套齒輪部安裝不當 |
5.按說明安裝軸套 |
齒部過早磨損 |
1.皮帶張力過小或過大 |
1.按正確值調準 |
2.皮帶傳動時部分脫開輪齒邊緣 |
2.正確調準 |
3.傳動裝置未調準 |
3.正確調準 |
4.皮帶規格和齒輪(即HTD,GT等)不配 |
4.使用適當皮帶/齒輪組合 |
5.齒輪磨損 |
5.更換齒輪 |
6.輪齒表面變粗 |
6.更換齒輪 |
7.齒輪損壞 |
7.更換齒輪 |
8.齒輪大小不符合規定 |
8.更換齒輪 |
9皮帶碰觸支架或其他結構. |
9.移去障礙物或使用內側惰輪 |
10.過大負載 |
10.重新設計傳動裝置以增大容量 |
11.齒輪材料硬度不足 |
11.使用一個更耐磨齒輪 |
12.過多污物落入內 |
12.清理污物和檢查防護檔板 |
13.軸套齒輪配件安裝不當 |
13.按說明安裝軸套 |
齒部被切斷 |
1.過大衝擊負載 |
1.重新設計傳動裝置以增大容量 |
2.少於6個齒吻合 |
2.重新設計裝置 |
3.齒輪嚴重脫開 |
3.更換齒輪 |
4.齒輪磨損 |
4.更換 |
5.後側惰輪 |
5.使用內側惰輪 |
6.皮帶部面和齒(HTD,GT等)不配合 |
6.使用特定皮帶齒輪組合方式 |
7.傳動裝置未調準 |
7.調準 |
8.皮帶張力過小 |
8.按推薦值調準 |
齒輪凸輪故障 |
1.皮帶強力拉掉凸緣 |
1.正確調準或適當在齒輪加固凸緣 |
齒輪異常磨損 |
1.齒輪不耐磨(即塑料、鋁、軟金屬) |
1.使用另外的齒輪材料 |
2.沒有調準傳動裝置 |
2.正確調準 |
3.過多污物落入 |
3.清理污物和檢查防護檔板 |
4.過大負載 |
4.重新設計傳動裝置以增大容量 |
5.皮帶張力過大或過小 |
5.按推薦值調整張力 |
6.皮帶規格不正確'(即HTD,GT等) |
6.使用特定皮帶齒輪組合方式 |
皮帶翻脫 |
1.皮帶傳動時部份從齒輪脫落 |
1.正確調準 |
2.中心距離超過小齒輪的8倍 |
2.正確使皮帶通過兩個齒輪按平行調準 |
3.皮帶邊緣過度磨損 |
3.正確調準 |
過高溫度(皮帶、軸承、軸等) |
1.傳動裝置沒有調準 |
1.正確調準 |
2.皮帶張力過大或過小 |
2.按推薦值調準 |
3.皮帶規格不正確 |
3.使用適當皮帶/鏈輪組合方式 |
軸和軸間不同步轉動 |
1.設計錯誤 |
1.使用正確大小的鏈輪 |
2.皮帶不正確 |
2.使用正確大小的鏈輪 |
震動 |
1.皮帶規格和齒輪(即HTD,GT等)不配 |
1.使用適當皮帶/鏈輪組合方式 |
2.皮帶張力過大或過小 |
2.按推薦值調整張力 |
3.軸套或鎖子鬆動 |
3.按說明值檢查和重新安裝 |
|
|
|
|